<iframe title="每天工作四小时,足够 // 会员专属" src="https://www.youtube.com/embed/9lUwYMHyrjs?feature=oembed" height="113" width="200" allowfullscreen="" allow="fullscreen" style="aspect-ratio: 1.76991 / 1; width: 100%; height: 100%;"></iframe>
#工作效率 #时间管理 #个人成长 #生产力
## Key Takeaway
-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工作时间内都处于低效率状态,导致价值创造不高。
- 高价值工作需要进入“巅峰状态”,即高度专注、思维敏锐的状态。
- 巅峰状态的持续时间有限,通常不超过60-90分钟。
- 作者建议将每天的工作安排为4个一小时的“巅峰状态”工作周期。
- 每天/每周最重要的事情应该在巅峰状态下完成。
## Full Content
我现在每天工作四个小时。更准确的说法是,我每天效率最高、创造出大部分价值的工作时间,就四个小时。
这是我的亲身体会,已经这么做超过半年了。我亲测有效,所以强烈推荐大家也试试。
我发现,很多人有两个误区:
第一,要尽可能多干一些。白天八小时不够,晚上还要再加两个小时。反正就是干到自己没电、干不动为止。
第二,干得越久,创造的价值越高。
我不客气地说,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工作时间内的状态,都是低功率状态。所以,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工作时间,都是垃圾时间。
你如果只是想处理一些日常事务,比如应付一下公司那些无聊的会议,那无所谓。如果你追求的是价值创造,那一定需要你以巅峰状态去ALL IN。
什么叫巅峰状态?对我来说,就是一种平静的兴奋状态。在这种状态下,我的思维会变得无比锋利。我的逻辑会变得极度清晰,直觉也会非常敏锐。
我所有重要的工作,比如这些内容的构思和创作,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。
那么,关键问题来了:巅峰状态能持续多久?
很多研究都表明: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,能够保持高度专注、大脑疯狂运转的时间,最多不超过90分钟。因为人体内部有一种周期,每90分钟,生理和心理状态会自然地从高峰转到低谷。
根据这个理论,我给自己设定的单个周期是60分钟,两个原因:
第一,我发现,对我的体质来说,一旦过了60分钟,状态会有明显的下降,所以没必要硬撑到90分钟。
第二,我一般会通过喝咖啡或者功能饮料的方式,把自己的状态拉满。这种药效也是有时间限制的,大概就维持个一小时,毕竟消耗也大。
所以我的日常安排是:
6点半起床洗漱,喂狗也喂饱自己,然后出门遛狗。
就像Andrew Huberman建议的,每天早晨不要着急喝咖啡,一定要先走到外边、晒到太阳——这对开启一天的状态非常有帮助。
回来之后,我会做一些不那么剧烈的运动,把整个身体彻底唤醒。
到了8点半,从一杯冰美式开始,我正式进入状态。这是第一个周期,持续到9点半,在家完成。
然后出门上班。到公司之后处理一些杂事,算是一个给自己补电的过程。
缓过来之后,10点半到11点半是第二个周期。
中午的时候,尽量别吃太多碳水,不然整个人的脑子是懵的,好像都被那些米饭给填满了。那种感觉特别糟糕。
到了下午的时间段,2点半到3点半、4点到5点是剩下两个周期。
一天下来,只要我能牢牢抓住这四个小时,以巅峰状态进行输出,我每天的目标肯定能完成。至于其它时间,不管是还需要四个小时还是六个小时,我都无所谓。反正那些事情的要求不高,我在低功率模式下就可以搞定。
最后,One more thing:什么样的工作,或者事情,值得放在这宝贵的四个小时内完成呢?
每天起床,你问自己一个问题:如果今天一定要完全一件事你才会感到舒服的话,那件事是什么?如果本周一定要完成三件事你才会感到这周没白过的话,那三件事是什么?
这个,就是最锋利的你要去瞄准的目标。